"行人難過酸嘢攤"——廣西俗語 壯鄉酸動力,遠名揚天下
酸嘢是廣西一大特色民間小吃,由來已久,《詩經》中便有“中田有廬,疆場有瓜。是剝是菹,獻之皇祖”的詩句,據史料記載,秦始皇統一六國后,命史祿開鑿靈渠,連通湘漓兩江,使于運糧,因桂氣溫高,濕氣重,眾民工患疾不能入食而亡,修渠緩慢,秦始皇大怒,令廚師數日內尋良方,后在順州(現廣西靖西)尋一酸味小吃(即“酸嘢”),可讓民工生津解渴,胃口大開,疾病消除,靈渠速通。不足三月,秦軍收復嶺南,擴大中國版圖。而“酸嘢”便名聲大振,流傳至今,就形成了如今壯鄉特有的酸嘢工藝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
曾經的壯鄉家中都有兩口缸,一是米面缸,一就是酸嘢缸。市井百姓或竹籬茅舍,到外彌漫著一種過日子的滋味,那就是酸嘢的滋味。恩澤萬家的撲鼻酸香,家常而絕不乏味。腌酸也好,泡酸也罷,那壯鄉的蔬果,村邊的水,地方的鹽,母親的手,腌出無數壯鄉兒女的記憶,而且確實別有一番美味在心頭。難怪廣西有一句俗諺說:英雄難過美人關,美人難過酸嘢關。尤其是一些姑娘媳婦,幾乎天天離不開酸嘢,兩頓吃不上就渾身不自在,其滋味簡直可以說是廣西飲食的靈魂。事實上,酸嘢的清脆與鮮美同樣得到了老少爺們的厚愛,于是有人又將這一俗諺改成了: “行人難過酸嘢關”
廣西酸嘢——身體機能最佳源動力
世界上哪里的人內臟最健康?答案是中國的廣西人。一個由國際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分析了數千份冰凍的尿樣后認為,居住在中國南方(廣西地區)的人具有最獨特的內臟特征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他們是最健康的。廣西人愛吃用靖西大香糯制成米醋腌制的酸菜,做菜采用“輕度烹調”,這些飲食習慣是最大的功臣。
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,對比了中日英美四國的國民尿樣之后得出結論“廣西人內臟最健康”,也就是說以腸道為主的腹腔內臟各項機能良好,沒有明顯病變,新陳代謝正常。這是繼巴馬成為“世界第五長壽鄉”之后,廣西人的健康狀況又一次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。
廣西居民以酸嘢為日常食物,能夠促進胃腸內的蛋白質分解和吸收,還可以使腸內微生物的分布趨于正?;?,酸嘢隨著發酵的成熟產生酸味的乳酸菌和醋酸菌,不僅使酸嘢更加美味,食用后還能抑制腸內的其他有害菌,使腸內微生物分布正常化,幫助維持腸道健康環境。